林从义

2024-04-16 -

林从义补充介绍

林从义(1824年—1878年),字浩廷孙,后官县(今福州市)人,林则徐次子。 早年“有经世之志”,曾编纂《儒家警句》。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2年),林则徐被贬伊犁。 林从义和弟弟林公叔陪着他写了《西游日记》。 道光三十年,林则徐带病从福州前往文文,林从义随行。 不幸的是,林则徐在广东普宁病逝,林从义抬着灵柩回到了福州。

三年统治结束,林从义和弟弟林公舒被召入京城。 林从义出身县里,赏官,补内阁尚书。 不久,他被两江总督宜良聘用,处理团训和救灾事宜,并升任外郎。 同治元年(1862年),经浙江巡抚左宗棠推荐,特任浙江衢州知县,兼闽浙总粮站升官。 因功绩卓著,升为道士,并任命为浙江按察使。 同治三年(1864年)十月,太平军攻克福建漳州,进军龙岩。 道教政府的重要官员相继被杀,震惊了整个福建。 左宗棠紧急命令清军救援。 林从义提出了从海路进军的方案,被左宗棠采纳。 十天之内,清军抵达福州,大批援军也陆续抵达。 次年五月,李世贤的军队终于撤出漳州。 同治七年(1868年),林从义主持杭嘉湖道,督修海堤。 他与人民同甘共苦。 五年来,建设了许多水利工程。 由于成绩突出,被授予额外称号。 同治十一年(1872年),林从义因病回到福州。

光绪三年(1877年),浙江巡抚梅启照又请林从义出山。 正巧福州连年发生大水灾,上级让他疏浚河道。 林从义被留任福州负责治水。 他孜孜不倦地工作,日夜沿着河岸奔跑,最终却因劳累过度而患病,旧病复发。 光绪四年(1878年)五月在家中逝世,享年55岁。

林聪彝故居_林觉民故居与冰心故居_林觉民故居

林从义故居位于公巷24号,建于明代。 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攻克南京。 明朝皇室、唐王朱裕迁居福建,在福州称帝。 年号隆武,迁居福州。 故居面积近3000平方米,是明清时期福州最大的宅邸之一。 坐北朝南,周围有风墙和火墙。 门室在主座东侧,十门临街。 从大门进去就是轿房。 轿厢壁顶有精美的泥塑,还有木架斗拱、鸟台、挂铃等精美的雕刻。 第一步是从石框门进入。 门前有天井,三边环绕廊道。 南影壁上有一尊精美的灰雕独角兽“谢”。 制作精良,是明代大理寺朝堂的标志。 殿面阔三间,进深七柱,均按三间进深七柱排列。 第四次进入时,走向第三排。 每个入口都被高墙隔开,过道上都布满了龟亭,以避雨。 每次进去都有一个小门通向东侧的花厅。 进入花厅的第一个入口是房屋,房屋为木结构,梁柱宽大,做工精美。 屋前挂着一口钟,里面有雕刻,颇为典雅。 里面穿插着一个佛手柑形状的大头,很奇怪。 第二进有假山、鱼池、大榕树、花坛、亭台楼阁等,第三进也是房屋。 整体建筑高大典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故居保存较为完好。 1991年10月被福州市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5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 : 没有了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