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备考:实用文本阅读新题型(苏州八校联盟2021届高中生第二次改编)

2024-04-15 -

2021年苏州八校联盟第二次高中生适应性测试

中国人

2021.1

(一)现代阅读I(本题共5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至5题。

材料一:

敦煌学是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地名学研究。 敦煌为何如此特殊,能够形成以地命名的学科,成为举世瞩目、闻名世界的学科?

敦煌的受关注是由它的地位决定的。 敦煌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特殊的历史地位。 汉唐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政治中心在西北。 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是丝绸之路。 无论丝绸之路分为多少条路,无论它的网络不断变化,敦煌是唯一不变的港口,因此它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的枢纽。 通过敦煌,外来物种和文化传入中国,如葡萄、核桃、石榴等西方产品,佛教、景教、摩尼教等宗教,以及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 中国的丝织品、钢铁、精美的手工艺品也经敦煌传入天山南北和中亚,并经中亚传到欧洲。

敦煌在丝绸之路和中西文化交流中的特殊地位,赋予了敦煌地名条件。 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的敦煌学的出现,主要得益于敦煌文献的发现。 1900年,道士王元策偶然发现了佛经洞,洞内藏有中国中古时期的各种文献六万多卷。 这些文献主要是佛教文献,还有道教、景教和摩尼教文献。 除宗教文献外,还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艺术、医学等诸多方面的资料。

敦煌文献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 这是因为中国的历史传统是,当代人基本上不研究当代史,大多研究前几代人的历史。 后人研究前人历史时,主要利用前人保存下来的资料。 官方记录和其他各种档案文献,历史学家对这些档案文献进行提炼和解读,并根据官方意识和史学家个人道德和历史知识,加上其所在地和政治倾向的局限性,做出选择和分析。由于史书体裁、文体、字数的限制,大多可能是提纲和概要描述。 例如,《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对魏晋隋唐时期的均田制度进行了简单的概述,缺乏具体内容,这使历史学家怀疑均田制度是否有效。已实施。 敦煌发现的文献都是未经后人加工、改造的原始文献。 其中包含了很多关于均等制度实施的具体细节,如赠地、退地、赠地等。退地包括旧地退、剩余地退、婚退等。 通过对这些文件的解读和研究,我们知道均田制度确实得到了落实。 至于批地数量与均田令规定不一致的问题,一方面,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情况不同; 另一方面是制度规定和实际执行的问题。 即使命令规定的是最高限度,也不一定非要达到。 数量。

敦煌文献涉及面十分广泛,被誉为“学问的海洋”、中国中世纪的“百科全书”。 敦煌发现的敦煌文献主要是敦煌的地域文献,但绝对不仅仅是敦煌的地方文献,而是全国的文献。 我们必须放眼敦煌之外,放眼全国。 还有中国以​​外的文献,如梵文、叙利亚文、希伯来文等,反映了中国以外的历史文化,是了解和研究世界历史文化的极好资料。

烽燧遗址名词解释_烽燧遗迹_古代烽燧

敦煌学已成为国际知名的地名学研究,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敦煌石窟。 这是“西夏学”、“回族学”、“吐鲁番学”所无法比拟的。 莫高窟位于敦煌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 公元4世纪至14世纪,人们陆续在此开窟造像,形成了南北长1700多米的石窟群。 敦煌作为中国西部的边陲县,才能产生如此瑰丽的石窟艺术。 这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从汉代开始,特别是魏晋时期,中原文化在敦煌积淀,中西文化交流更加繁荣。 作为丝绸之路的“咽喉”,敦煌最先接触到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的文化艺术,让佛教艺术文化在敦煌扎根。

敦煌艺术是佛教艺术,佛教艺术起源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 因此,敦煌石窟中一定有很多印度和中亚艺术的痕迹。 例如,莫高窟就是建筑、壁画、雕塑的结合体。 就壁画内容而言,描绘了我国各民族、各阶级的生产劳动、风俗礼仪、民族关系等状况。因此,法国人称敦煌壁画为“墙上的图书馆” ”。 敦煌石窟是佛教艺术的结晶。 除了佛教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内容。 例如,敦煌壁画中的玻璃器皿就展现了波斯萨珊王朝的艺术风格。 由此,我们可以探索西部S地区玻璃器皿的制造技术。

虽然敦煌艺术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晶,佛教艺术的起源也在印度,但敦煌文化有着独特的地位。 莫高窟的创始人乐福是敦煌人。 这说明敦煌艺术也是中华民族固有文化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自刘金宝《敦煌学为何成为国际瞩目的研究》)

材料2:

敦煌学作为一个名词或历史概念,其内涵是不确定的。 每个用户都可以在遵守命名原则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定义。 每个读者也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可以有不同的看法。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一般意义上,敦煌学的内涵应以千佛岩、榆林窟的造型艺术和千佛洞隋唐以来产生的文献为主,还包括古代遗址。长城、烽火遗迹、竹简。 并以高昌地区碑刻及文物为辅。

敦煌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它不仅与其他相关学科有部分重叠,而且各部门之间也存在交叉关系。 季羡林先生在《敦煌学词典》中的“敦煌学”词条中,主要根据敦煌学的研究对象,确定敦煌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 李正宇认为,敦煌学“是一门涵盖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思想科学等众多单科学科的特殊学科”。

按照现代学科分类,敦煌学的研究对象不仅涉及宗教、历史、文学等文科众多学科,还涉及医学、数学等自然科学部分学科。 因此,多学科或多学科交叉是敦煌学的本质特征。 但敦煌学并不是其所涉及的十几个学科的简单综合,也不是涵盖其所涉及的十几个学科的全部内容而成为多学科的联合体。 相反,它是各个学科和敦煌相关部分的结合,构成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摘自郝春文《敦煌学的命名、内涵、性质和定义的探索历程》)

1.下列哪一项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是正确的(3分)

一、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只是对均田制度进行了简要的描述,而敦煌文献则全面、详细地记载了均田制度实施的具体措施。

B.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心在北方。 丝绸之路是对外交往的通道,敦煌是丝绸之路的口岸,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的枢纽。

三、敦煌学的内涵不确定,其定义更不明确。 例如,季羡林先生和李正宇先生对敦煌学的定义就不同。

D、敦煌艺术深受佛教影响,石窟艺术有明显的印度和中亚艺术痕迹,而我国各民族文化只能在壁画中看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3分)

A、后人研究敦煌学时,关注的是其石窟雕塑艺术、出土文献、古长城遗址、烽火遗迹、高昌文物等,因为它们是敦煌内涵的主体。敦煌学。

B、敦煌石窟是佛教艺术的结晶,但除了佛教题材外,还有其他内容。 比如,我们还可以通过壁画上的玻璃器皿来学习佛教以外的内容。

C、中原文化的积淀和中西文化交流的繁荣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敦煌出现了“西夏学”、“徽学”、“西夏学”、“徽学”等无与伦比的石窟艺术。 《吐鲁番研究》。

D、很多历史事实只是历史书上的概括和详细描述。 这与后人在修正前代历史时受到官方意识、个人道德、史书体例、字数限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关。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哪一项不能体现敦煌文献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3分)

古代烽燧_烽燧遗迹_烽燧遗址名词解释

A、敦煌文献未经后人加工、改造,是原始文献。

B、敦煌文献对于研究民族文化具有参考意义。

C、敦煌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D、敦煌文献内容广泛,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研究世界文化。

4.请结合材料内容对敦煌学进行简要界定。 (4分)

5. 请简要梳理材料1的来龙去脉。(6分)

【参考答案】

1.C(A项是部分概括,原文说通过敦煌文献,“我们知道确实实行了均田”;B项暗中改变了概念,原文说“对于一千多个汉唐年间”;D项太绝对了,原文说“仅就壁画内容而言”)

2.A(原文称“敦煌学的内涵,应以千佛岩、榆林窟的造型艺术和千佛洞隋唐以来的文献资料为主,同时也应补充了古长城遗址、烽火遗址、制作的竹简、高昌地区的文物。”)

3.C(C项说明敦煌的地位)

4. 敦煌学是以敦煌文献、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古迹等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多学科或多学科性为本质特征的新兴交叉学科。 (本题4分,敦煌学是“新兴交叉学科”2分,研究对象1分,本质特征1分)

5、(1)先写概括,提出为什么敦煌学能够成为国际知名的地名学; (2)然后分部分写,从地理位置、学术价值、石窟艺术三个方面分析原因; (3)最后指出敦煌文化的重要性。 (本题满分6分,每分2分,如果表述有道理可酌情给予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