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青《路过长沙贾谊故居》,寻找贾谊故居,怜贾谊自怜

2024-04-14 -

距离他被贬官已经三年了,他在这里已经呆了很长时间了。 只有楚国的客人会感到悲伤。 秋草独自离开去寻找某人后,太阳在寒冷的森林天空中落下。 何知华语有道而善薄,湘水无情? 寂寞山河摇曳之处,我何必怜惜你到天涯海角? ——唐·刘长庆《过长沙贾谊府》

世界上成功的人很少,失意的人很多。 失意的人总是寻求同样失意的人的同情。 贾谊被贬长沙,渡湘江。 他悲痛哀悼屈原,写下了《悼屈原赋》。 王勃还在《滕王阁序》中写道:“封唐一老,李广难封。” 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遇见一位商人,写下《琵琶行》说:“我们同是天涯沦落人,何必一见面就相识呢?” ”杜默未遂,抱霸王像到项羽庙痛哭。冯小青读完《牡丹亭》后深受感动,并赋诗一首:“世间有人痴狂。对我而言,只有小青悲伤。”作为亡国之王,李渔认为天下没有人像他一样悲伤,于是他写了一首诗:“如何才能避免悲伤和悲伤?”人生有恨,独处之爱又何其有限?”刘长清路过长沙时,参观了贾谊故居,写下了《长沙路过贾谊故居》这首诗。表达他们的悲伤,感叹他们的不幸和不幸。

刘长清的这首诗,前三联都是贾谊的事,后联则是诗人本人。 古人和现代人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千年,但他们的经历却非常相似。 他们可怜贾谊,也可怜自己。

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事,古今都一样。 屈原、贾谊,这些伟大的古代圣贤,都遭遇过这样的磨难。 我遇到困难不合适吗? 而且贾谊遇到了汉文帝这样的贤王,也被流放了。 他生活在一个动荡黑暗的时代,被流放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刘长青在贾谊身上看到的就是他自己。 古今人的相同经历引起了他的共鸣。 没有所谓的解脱。 他只是把贾谊的悲伤看作是他自己悲伤的反映。

刘长青来到了贾谊在长沙的故居。 距离贾谊去世已经过去了几千年了。 贾谊的名字至今仍传遍宇宙,他的故居仍为世人所珍视。 看来,有的人身上能有不朽之身,正如苏轼在《潮州汉文公庙碑》中所说:“必有不依形而立、不依力力、不等生而存在、死者不死。” 这样看来,生活中的艰辛和坎坷,生活中的挫折和悲伤都算不了什么。 人生还有更高层次的存在,正应了孟子所说的“吾善修吾志”。 “敬畏精神”是一种精神,使那些失意的人,在死后几千年后,仍拥有比同时代人更响亮的名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