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东陵:规模最大、布局最完善的皇陵建筑群
古今许多事,都是在笑话中讨论的。 过去是皇帝陵墓,现在是游览圣地。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留下了无数的皇陵。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布局最完整的皇陵建筑群就是清东陵。
清十三陵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公里,距北京市西125公里,面积80平方公里。 清东陵始于1661年(顺治十八年)修建孝陵,止于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慈禧太后普陀峪东陵的最终竣工。 历时247年,先后修建了217座宫殿。 牌坊由15个墓地组成。 陵区南北长125公里,宽20公里。 里面埋葬着161人,其中有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子、3位哥哥、2位公主。
如果说人都是贪婪的,权贵自然就掌握在自己手里,生命最终也会结束。 选择一处风水宝地,留下无数传奇。 清朝皇帝是如何选择这片风水宝地的呢? 当时顺治到这一带打猎,被这里的秀山好水所震撼。 他立即宣称“这座山的郁郁葱葱可以作为我的长生宫”。 从此,昌瑞山上出现了一座规模宏大、气势宏伟的清东墓。
我们开车到这里的时候,夕阳把天空染红了,风很大,告诉大家冬天来了,就像清朝东陵王室的霸气。 清代东陵的风水确实非常传奇。 北部是长白山的发源地,蜿蜒如巨龙。 它与东西走向的燕山交汇,形成一个溶洞。 燕山南北贯通,伸向太行山。 燕山和太行山就像两条巨龙。 这里又形成了一个洞。
清东陵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北有常瑞山为靠背,如锦屏、绿帐; 南有金星山,如持芴弓行礼; 中间有影壁山,可倚为书柜; 东方有一只雄鹰飞过山,像一条青龙仰卧; 西有黄花山,山势雄伟,犹如一只雄伟的白虎,东西两条大河环绕,犹如两条玉带。 殿堂群山环抱,宽敞开阔,雍容华贵。 可以说,土地完美,风景自然。
说起清东陵,记得明成祖也看中了这块宝地,但因为长城守将这里视为边境口岸,所以放弃了这里。
据说,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在选择陵墓时,也看中了常瑞山这片风水宝地。 不料,李自成起义军占领了北京,崇祯在眉山自缢身亡。
东陵以顺治孝陵为中心,布置在昌瑞山南麓。 由宫墙、隆恩殿、配殿、方城楼和宝顶组成。 其中,方城明楼是各陵园中最高的建筑。 里面有一块石碑。 墓碑上用汉文、满文、蒙古文刻着墓主人的名字。 明楼后面是“宝顶”(大墓头),下面是坟墓。 棺材的“地下宫殿”。 从陵区最南端的石牌坊到孝陵宝顶以北,有宽约12米、长约6公里的神龛相连。 沿途有大红门、大悲楼(圣德神功碑)、石像。 、龙凤门、七孔桥、小北楼(神道碑塔)、龙恩门、龙恩殿、防城明楼等建筑依次排列。
龙凤门制作精美,一面雕凤,一面雕龙,故名龙凤门。 亦是阴阳之和。
冬日的夕阳余晖有些刺眼,两百多年的清朝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 这座庆乐陵留下来,记载着皇室数百年的辉煌往事。
将军、宰相、国王、王后互相厮杀,昔日的皇帝终于回到了人间。
清代皇家陵园的往事,或许眼前的一切都不需要文字,不需要文字。 一个王朝从鼎盛到灭亡,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多少战场,多少恩怨情仇,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默默无闻?
整个东陵无论是木结构还是石结构都拥有精湛的技艺。 可以说是清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作。 其中以孝陵石像最多,共18对,造型古朴雄健; 乾隆裕陵规模最大、最宏伟。 目前,清东陵15座陵园中,仅裕陵、东西王母陵、香妃墓开放供游人参观。 还有许多让人想窥探却无从知晓的坟墓,隐藏在时间的长河深处。
孝陵为中轴线,依山体地形呈东西向扇形排列,主次分明,层次有序。 整体布局为“朝前、后睡”。 “百尺为形,千尺为势”的美学思想贯穿每一座陵墓建筑,达到近乎完美的空间组合。 远远望去,宫殿、城墙、城门、道路、桥涵,金绿红白,气势雄伟、深邃。 由远及近,景色层层变化,变化丰富,秩序严密,相得益彰,引人入胜。 它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典范,其建筑艺术达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巅峰。
都说清东陵是一块风水宝地,其精美的建筑造价也是后人有目共睹的。 它拥有全国现存最宽的石牌坊,在两次大地震中幸存下来; 这里有长达5.5公里的孝陵主神道,有金钟鸣响的“五音桥”,有被誉为“石雕艺术宝库”的裕陵地宫和“地下慈禧陵的三大殿均采用最名贵的黄花梨木建造,贴金装饰,并用“上凤下龙”的丹壁石。 游客参观后,不仅为她精美的艺术所折服,更为她宏伟的气势所折服。
清东陵是一部用砖、木、瓦、石书写的清朝兴亡史。 孝陵的建筑反映了清代定鼎中原初期财力匮乏的情况,但雄伟、古朴、规模宏大的石像却体现了八旗以武力和征服中原的威严。用弓和马创造了世界。 竟陵、裕陵体现了太平时期“康干盛世”的特点。 定陵、惠陵是清朝逐渐衰落的写照; 慈禧陵是权力的象征,体现了慈禧两次“垂帘听政”的特殊历史。
这片山清水秀的地区被誉为风水圣地。 清墓以其魅力、重要的历史遗迹、艺术与科学的并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联合国世界遗产专家称清十三陵是“人类创造天才的杰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