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甫遗孀晚年定居上海。 苏宇的侄子让人请她吃饭。 她的回答非常明智。
1973年,张灵甫遗孀王玉玲从美国秘密回到祖国。 在周恩来总理的周到安排下,她访问了几个主要城市,受到了高度接待。
这一年,王玉玲45岁了。 对她来说,距已故丈夫去世远赴大陆已经过去了25年。
1945年,年仅17岁的王玉龄与大自己25岁的张灵甫结婚。
两人的婚礼在上海金门酒店举行。 从婚纱照来看,尽管年龄相差较大,但两人都帅气又美丽,非常般配。
张灵甫曾在北京大学学习历史,并在黄埔军校接受教育。 他是一名成功青年,身高1.8米,英俊潇洒,在国民党军中久负盛名。
王玉龄出生于长沙的一个书香世家,家境殷实。 早在中学时,“她的美貌就在学校里出了名”,被认为是真正的资产。
经过介绍,王玉玲第一次见到了张灵甫。
当时,张灵甫已经成为国民党第74军副军长。 他曾深陷杀妻案之中,并受到蒋介石的保护。 经过多年的军旅生活,他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温暖的家。
王玉龄爱上了张灵甫,不顾母亲的反对,亲自同意了张灵甫的求婚。
婚后,两人居住在南京,张灵甫如愿以偿。 婚后,他被蒋介石正式任命为整编第74军军长兼国民党“主要五王牌军”之一的首都保安部队司令。
此后不久,解放战争爆发,张灵甫奔赴前线。
婚后第二年,王玉玲顺利产子。
儿子还不到一个月,张灵甫就在孟良崮之战中阵亡。 几个月后,王玉玲收到了坏消息。
这一年,王玉玲才19岁。 一位名门望族的小姐成了寡妇,带着年老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
1948年底,王玉龄带着母亲和年幼的儿子离开大陆,前往台湾。
虽然作为国民党政府烈士,王玉龄一家人在台湾的生活其实并不顺利。
对于这段经历,几十年后,王玉玲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张灵甫虽然是烈士,但我得到了什么?我每个月只有几十斤大米、几十斤油,还要自己去办手续,我的家人能活下去吗?我有从来没有向别人借过一粒米,我在家里吃面包,也没有借过钱。没拿到的那点钱还不够我坐三轮车来回,最让我担心的是,台湾每年5月16日都会定期举行张灵甫追悼会。每年都会参加,我灵魂中的创伤刚刚被治愈和撕裂,我的灵魂不知所措。”
正因为如此,在忍耐了六年之后,王玉玲毅然踏上了离开台湾前往美国的旅程,并在此之前成功拿到了去美国的护照。
蒋介石见事情已成定局,也就不再强留。 他趁势办个人事,汇了5000美元外汇给王玉玲。
后来,王玉玲考入美国纽约大学,主修会计。 毕业后,她找到了工作,最后在美国航空公司工作了21年,直到退休。
正是在这一时期,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思乡的王玉龄终于如愿以偿,在阔别祖国25年后回到了祖国。
此后,王玉玲每年都会回国探亲,成为当时包括杨振宁在内唯一可以从美国自由来到中国的中国人。
此后数十年,王玉龄与大陆保持着联系。 退休后,她带着儿子回到祖国,定居上海。
2003年,王玉玲在上海浦东玫瑰公墓为已故丈夫安葬了坟墓。
张灵甫去世后,王玉龄孑然一身,再也没有再婚。 当她离开台湾前往美国时,正如她所说,那是她每年都必须参加的追悼会,这让她的灵魂不堪重负,灵魂中的伤口不断地被治愈,然后被撕裂。
去美国后,王玉玲努力开始新的生活,但她对已故丈夫的思念并没有减弱。
对于张灵甫的死,王玉龄已经松了口气。
据王玉龄在采访中提到,指挥孟良崮战役的我军将领粟裕的侄子苏刚兵,曾想请她吃饭,特意请她的表弟做中间人。
王玉玲直言:“没关系,谁让他叔叔像我丈夫一样是职业军人?军人有自己的主人,所以对我来说,我从来没有说过我讨厌任何人。我一直觉得,不不管你是谁,只要能让人民安居乐业,就是一个好领导。”
2021年10月9日,王玉龄在上海家中去世,享年94岁,结束了他的传奇一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