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追梦,新征程。 追寻红色足迹:薪火相传——运城红色文化之旅
1.运城烈士陵园—夏县堆云洞—闻喜陈家庄
运城烈士陵园
运城烈士陵园位于运城区红旗西街。 1957年,原安义县羊宝滩烈士陵园迁至此,是全省八大烈士陵园之一。 1997年改扩建,总面积35万平方米。 公园内主要烈士纪念建筑有:运城解放纪念碑、英雄殿、运城战斗群雕塑等。 1987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定为“山西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 现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地址:运城市盐湖区红旗西街581号
夏县堆云洞
兑云洞(河东特委革命旧址)位于县城西25公里的水头镇牛村村东沟。 始建于元初。 因建筑远看如叠云,进入洞崖,洞内台阶相连,故名“兑云洞”。
1922年,革命烈士贾康杰在此创办“大众中学”,并以此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讲坛。 先后招收北方九省学生1200余名,大部分成为革命活动的骨干力量。 1928年6月,山西省委书记王明在兑运洞主持召开河东地区党组织会议,正式成立河东特委。 1929年4月,省委书记王明在堆云洞再次召开河东特委会议。 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特委会改为专门支部。 作为河东特委的秘密活动中心,对云洞带领晋南人民展开了十年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 至今,仍留下“秘密印刷厂、隧道、井道、隐洞”。 贾康杰、柴泽民、孙玉亭、贾浩、金长庚、赵廷辰等革命前辈都曾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 他们为晋南乃至全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后人所称颂。 晋南革命的摇篮。 1985年,山西省政府公布此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被定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8年10月,被确定为全省高校第一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
地址:山西省运城市夏县水头镇牛村
闻喜陈家庄
陈家庄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人杰地灵。 是晋南“三大臣”之一崔斗臣的故乡。 新中国成立前,是鸡王山革命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943年7月至1948年1月,这里是中共冀鲁区三区委、区政府,中共冀鲁县委、县政府,太岳三地委,第三地委驻地。特别行政署、太岳军区三师司令部。 车站。 这一时期,这里聚集了一大批中华民族的精英,如贾康杰、金长庚、柴泽民、王勇、岳伟凡、王立中、赵以轩、张锡文、严家德、杨作杰、范马谊、王建武和一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都住在这里。 他们为开辟鸡王山革命根据地,组织群众对敌作战,运筹帷幄,苦思冥想,历经生死,做出了巨大贡献。 政治部、宣传队、教学队、卫生队、司法科、邮局、广播电台、济南银行办事处、印刷厂、贸易公司、济南报社、军库、武委、军需处、供应处、粮站、军装工厂、无线电报局、修理厂、公安局、监狱等30多个政府机构遍布全村,在晋南解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地址:闻喜县郭家庄镇陈家庄村
2.盐湖区上王牛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闻喜陈家庄-中条山抗战纪念馆(园区高洛乡)
上王牛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牛庄村是运城市盐湖区最北端的一个小山村。 是一个革命老根据地村。 抗战时期,牛庄村是我党在晋南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活动的战略要地。 牛庄村民与顽固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他们战斗百余次,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渡过山西的游击队。 南方地区党组织主要领导人柴泽民、贾康杰、金长庚、赵以轩、雷振龙同志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被盐湖区委指定为干部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牛庄惨案纪念馆里,珍贵的文物、珍贵的图片深深影响着在场的每一位党员。 了解展品所蕴含的历史意义,接受思想的洗礼。 在吉鲁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全体人员面对鲜红的党旗,举起右拳,庄严向党宣誓,重温入党誓词,表达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地址:运城市盐湖区上王镇
3、中共第一党支部旧址于林永(永吉东开放)、傅作义故居(临沂孙藏)——街店镇彝村红色文教基地,万荣/万荣县荣和镇郑村严友文故居
中共第一党支部旧址于林勇
1929年,革命最低潮的白色恐怖时期,贾康杰在位于榆林、雍三县交界处的西开张小学秘密介绍李蓉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蓉提拔张子英、余保安为共产党员。 紧接着河东特支部指示,永济第一个党支部——中共于林永支部在西开张小学成立,点燃了蒲坂这片古老土地上的革命火种。
困难和磨难可以燎原。 这支被称为“共产党员”的队伍由此出发,由弱变强,在蒲坂这片热土上扎根,履行着自己的神圣使命。 它在白色恐怖中唤醒了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在土改面前迎来了解放,建设了革命。 中国创造了辉煌,改革开放进入了新时代。 始终是坚定为永济人民谋福利、立志开创永济美好未来的排头兵、排头兵。
信仰之光永恒闪耀,血脉永恒坚实。 作为中国共产党永济的诞生地和起点,中共榆林永支部旧址永远是蒲坂人民追溯光荣历史、弘扬革命传统的精神高地,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家国情怀。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其丰富的红色内容必将历久弥新,其红色基地作用将日益凸显,其红色教育意义将更加深刻。
地址:永吉市开章镇西开章小学内
傅作义故居
傅作义故居位于临猗县孙集镇安昌村西。 故居坐北朝南。 现有西厢房三间。 其单檐歇山顶,单坡,土木结构。 房子受损严重。 门窗腐烂严重,房屋墙壁多处裂缝,土墙风化脱落。 东院墙体和门楼后部风化严重。 屋前门砖上刻着“福临”二字。 门洞旁边立着一座纪念碑,上面简单介绍了傅作义的生平。 房间里挂着傅作义、父母和女儿傅东菊的照片。 庭院里存放着傅作义祖母和父亲的墓志铭。 另有民国十七年“仁义巷”残碑一座。 傅作义参加革命前曾居住于此。
地址:临猗县孙集镇安昌村傅作义故居
万荣县街店镇彝村红色文教基地
尚义历史:1938年至1940年,上义是西盟盟机王山边区工作委员会和中国共产党机王山工作委员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重要根据地。 抗日游击队的神圣根据地还有山西新军第三教导团(后改为政保第一支队)、第212旅,以及万全县、安义县政府、牺牲团、自卫队、公安局等原政府机构总部。
新中国成立后,上义村民当家作主,革命军队驻扎过的房屋也分给了村民。 历史变迁,宅基地分割时,村民以旧房换新地。 这些红色基地因位于村边的沟渠旁而逐渐被搁置。 机缘巧合,它们被完整地保存下来。
在国家大力倡导红色文化宣传建设的背景下,街店镇政府牵头提出恢复尚义村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发展战略,并由尚义村两委专项资助。
红色文化核心区的八个院落,反映了1938年至1940年间,汾南县委、212旅和游击队等抗战部队的生活。建筑上有太多的红色印记,让人仿佛置身于战争年代,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辉煌。
地址:万荣县街店镇彝村
万荣县融和镇郑村严友文故居
严又文,1914年出生于山西省融和县。1934年考入山西法学院。 学习期间,他加入了地下党员张有余担任主席的进步团体“中外语言文学学会”。 “七七事变”后,他参军前往延安从事抗日工作。 1938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战争时期,一批中共地下工作者潜伏在北平。 他们牺牲自己的生命,以勇敢和智慧为武器,进行危险而惊心动魄的秘密战斗。 他们为祖国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一生从未公开过自己的身份。 中共地下党员严友文就是其中之一。
地址:万荣县荣和镇郑村
4、中共河津地下县委旧址——稷山县北阳市八路军指挥部旧址/马家巷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稷山清河镇)——稷山县革命纪念馆
中共河津地下县委员会旧址
该村位于河津市赵家庄乡东部,共有村民513人,耕地面积900余亩。 村民民风淳朴,村风淳朴。 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 1945年至1983年,中共乡吉区委、河津地下县委、北坡区委、张家庙支部等四级党组织进驻我村,领导反革命斗争。 ——日军在晋西南地区的武装斗争。 新兴村村民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解放后特别是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党支部、村委会带领村民高度重视发展“红色结合”以“资源与新农村建设”为新主题,经过多方筹集资金、收集资料、修复遗址,“县委旧址”、“烈士纪念馆”、“豆腐店”等一系列教育景点,建成“儿童书店”、“综合展览馆”。 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员建设教育基地”、“党员廉洁建设教育基地”。
地址:河津市新兴村
稷山县北阳市八路军司令部路屋旧址
北阳市是稷山县八路军司令部旧址,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37年9月6日,朱德总司令率八路军总部从陕西云阳镇出发,东渡黄河,北上华北前线抗日。 9月18日到达稷山县北阳城村后,八路军司令部驻扎在村里的一座清代院落里。 该院坐北向南,南北长18.4米,东西宽17.3米,面积318.3平方米。 正房内的三个房间设置为总部,正房两侧的侧房为通讯部。 左权同志在东翼工作。
地址:稷山清河镇北阳城村南
马家巷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马家巷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马家巷村正北,戏台后的高坡上,占地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 中心景点有正殿一座、配殿两座、观景亭三座、窑洞两座。 大殿前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尊6米多高的汉白玉毛主席雕像。 基地主要展示稷山县和马家巷村36位革命前辈和烈士的事迹和感人事迹图片。 基地周围是常绿的柏树和枣林。 从基地出发,沿山路向东北约1000米,是一座建于明代的古村落遗址。 该遗址仍在设计和开发中。 基地成立以来,已接待了多家单位和学校的学生前来参观学习。
地址:稷山县清河镇马家巷村北
新绛县革命纪念馆
新绛县革命纪念馆是新绛县第一位党员——李阳南、第一个农村支部——宋村支部、新绛县工委、新绛县委的诞生地。 它是中国共产党新疆组织的诞生地,是新疆革命的摇篮。 新疆人民的革命斗争是从宋村开始的。 2007年4月,被县委、县政府列为新绛县革命旧址。 2017年4月,被命名为运城市党史教育基地。 纪念馆分为展厅、电教教室和宋村革命纪念碑三部分。 展厅面积300多平方米。 展览时期为1921年7月至1949年10月,分为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四个部分。 每个部分又分为三个部分。 单元,每个单元由三到五个部分组成。 素材选取以党的活动为主线,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党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军事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的活动和成就。 展出图片500余张,实物300余件。
地址:新绥县横桥镇宋村
5.新绛县革命纪念馆-灰马岭红色革命根据地-垣曲县革命老区纪念馆
灰马岭红色革命根据地
灰马岭红色革命根据地位于江县马里镇灰马岭村。 素有绛县“小延安”、“西柏坡”之称。 朱德同志曾从这里过境河南。 1942年2月,绛县县委迁至灰马岭村,并在此基础上组建抗日游击大队,成立抗日政府。 从此,灰马岭成为绛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指挥部和当时绛县的政治活动中心。 在党的领导下,勤劳勇敢的灰马岭人民为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们拿起家乡的枪,组建了一支抗日游击队。 村里的妇女们分成四组,纺纱、织布、制作军服,而男人们则上战场……她们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与党和革命战士站在一起。 ,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为绛县的革命和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地址:运城市绛县马里镇
垣曲县革命老区纪念馆
于2007年7月1日建党日前夕免费建成开放,由垣曲县民营企业家杨金玉投资创办。 现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垣曲是革命老区县。 早在1927年就成立了中共垣曲县委员会,1938年成立了抗日人民政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全县有780多名英雄烈士为国家献出了生命。 为了不忘记历史、教育后人,2005年,垣曲县民营企业家杨金玉萌生了在革命老区建立纪念馆的想法。 他选择在抗日政府所在地梨山镇王仙村租用原乡政府的办公场地。 经过两年多的筹备,于2007年7月1日党的生日那天正式开放。纪念馆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设有陈列室36个,收藏各类文物展品1200余件,收集历史图片300多幅。 现在免费向公众开放。 纪念馆被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山西省科普教育基地、垣曲县国防教育基地、垣曲县青少年教育基地。 荣获市文物局颁发的博物馆建设先进单位、县政府颁发的文化公益服务先进单位。 及其他荣誉称号。 纪念馆不仅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展示垣曲经济社会发展的窗口,受到当地群众和各级领导的好评。
地址:运城市垣曲县历山镇王贤村
6、盐湖区席张庚——杜马战役烈士纪念园(平陆张店镇)/平陆六十一班兄弟纪念馆——芮城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基地
西盐湖区张庚
1955年12月27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的笔记中介绍了“普及农业技术夜校”。 这所夜校就是山西省郓城县席张庚农业技术夜校。 毛泽东关于西张埂村“农业技术夜校”的批示原文是这样的:“每个乡,至少现在大多数乡都应该办一所这样的技术夜校,并在村里建立团组织。”各级都应该重视此事。 农民学习技能要与扫除文盲结合起来,由团委共同负责管理。 技术夜校的教师可以就地选拔,提倡边教边学。”当年毛泽东的批示发出后,在全国特别是西张埂村引起了强烈反响。全村所有成年男女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去夜校学习农业技术和文化知识,农民夜校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村里的粮食产量和农民文化知识都遥遥领先于全县。 10年坚持,已成为全国学习的典范。
地址:运城市盐湖区龙居镇
西牛杜马战役英雄纪念园
杜马战役,又称杜马封锁,是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山西省平陆县的一场著名战役。 因此,战斗主要发生在平陆县杜马乡。 历史上称为杜马之战。 历时近一个月,我战胜敌人,为解放郓城奠定了基础。 为纪念在杜马战役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当地政府为杜马乡柳沟村28名烈士、张店镇西牛村195名烈士建立了陵园。 两烈士陵园也是当地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每年,平陆县党政机关、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当地中小学生都会来这里祭奠英雄。
地址:平陆县张店镇西牛村
六十一班兄弟纪念馆
为纪念“献给六十一班兄弟”事件,山西省政府在平陆县建立了“六十一班兄弟纪念馆”。 整个纪念馆分为图片、实物、视频资料三部分。 完整再现了1960年波澜壮阔的全国急救,展厅陈列了事发时的368张照片和22件劳务用品。 目前,该馆已成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周都有来自政府机关、学校、社区等单位的人员参观该馆。
地址:运城市平陆县张家沟村(运城市文化和旅游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