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之火支援广州

2024-05-08 -

谭平山故居_张颜山故居_谭本仁谭平图片

中共南三化工委旧址

张颜山故居_谭本仁谭平图片_谭平山故居

谭平山故居

谭平山故居_张颜山故居_谭本仁谭平图片

尤莉故居

谭本仁谭平图片_张颜山故居_谭平山故居

邓培故居

张颜山故居_谭本仁谭平图片_谭平山故居

陈铁军故居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冯嘉敏 刘鹏飞 黄建元 王明润 刘一鸣

近日,广东公布革命文物名录,佛山共有34件不可移动文物入选。 其中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2处。 放眼全省,佛山入选的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并不是很多,但它们所代表的红色印记仍然是广东乃至全国的一大亮点。

谭本仁谭平图片_张颜山故居_谭平山故居

从佛山走出来的“三谭”、罗邓贤、邓培、欧孟珏等,都是中国革命的先驱人物; 陈铁军、吴仲文的故事家喻户晓,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佛山不仅是广东纵队的创立地,也是中共珠江中央委员会所在地。 有党史学者指出,佛山由于毗邻广州,处于革命活动的最前沿。 如果说广州燎原之势,那么佛山就是广州的革命支援基地。

谭平山故居

理解民主革命家的思想渊源

佛山市高明区明城镇七社村沧江河畔,跨过一座横跨荷塘的水泥桥,一座硬顶、青砖底座、灰色沙墙的小屋出现在眼前。 这就是潭屏山故居。 2019年5月,谭平山故居被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高明区谭平山研究会会长、明城文化站站长廖志明,研究“三谭”(谭平山、谭志堂、谭天都)的革命事迹十余年。 他告诉记者,谭平山故居建于清代,占地面积160多平方米。 故居原有平房三间。 几年来,只剩下一间30多平方米的简陋老房子。 由此可见,谭平山青少年时期的家庭并不富裕。 正是在故居度过的时光,让谭平山广泛接触了社会下层的生活,这对他后来的革命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故居生活对谭平山的巨大影响,从他1920年发表的《我对改造农村的倡议》一文中可见一斑。谭平山在文中说,小时候,他就觉得农村处处是农村。他们非常贫穷,必须找到改善的方法。 虽然后来我离开了原来的家,但小时候的印象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谭平山故居还有一个“小故事”。 廖志明说,谭平山虽然在国共两党都担任要职,但生前从未修葺过故居。 这也是他廉洁政治生活的体现。 “走进故居,你会发现一段泥墙。” 廖志明说,这段泥墙见证了谭平山诚实的家风。 20世纪60年代左右,沧江突然发生洪水。 不幸的是,谭平山故居被洪水冲毁,只剩下墙基。 2018年,高明区启动谭平山故居修缮工程。 政府部门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谭平山故居进行了修缮。

尤莉故居

揭露 1911 年南方革命的秘密据点

除谭平山故居外,佛山尤烈故居也入选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顺德杏坛镇北水村,至今仍保持着小桥流水、桑树鱼塘的风貌。

于烈是孙中山先生的密友,也是同盟会的元老。 尤烈故居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距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 北水村退休干部黄金才说,尤烈故居的部分建筑在20世纪60年代被毁,现在只剩下四柱堂(234平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于烈故居是1911年孙中山革命时期南方的秘密据点,于烈和孙中山早期曾在这里进行革命活动。

张颜山故居_谭本仁谭平图片_谭平山故居

记者走访发现,修葺一新的尤烈故居“蝴蝶变身”成了展厅。 “今天,杏坛镇政府和北水村委会通过尤烈生平事迹展览,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增强了村民的爱国意识、家乡意识。” 北水村党委委员黄良军告诉记者。

邓培故居

欣赏波澜壮阔的工人运动

在佛山三水石湖洲登关村,一栋青砖古屋静静矗立。 门前两棵高大的木棉树迎接着一批批前来参观的党员和群众。 这里是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最早的党员之一、早期铁路工人运动的先驱者邓培的故居。

邓培故居讲解员卢少文介绍,为了更好地纪念邓培、传承红色精神,三水区人民政府自1993年以来多次对邓培故居进行修缮保护,2018年10月,三水竣工对邓培故居进行第四次整修,在邓培故居旁边修建了邓培事迹陈列馆。

邓培故居设有四个展厅,以时间为轴,以重大编年史为线索,还原了邓培参加革命以来波澜壮阔的一生,展示了邓培领导工人运动、领导工人运动等革命生涯中的重要场景。采访列宁。

“他的一生为中国革命事业,特别是早期铁路工人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士力,八十多岁,原唐山师范大学副校长、历史系教授。 他用了半生的时间来研究邓培。 。 他评价邓培:“他信念坚定,不怕苦,不怕死,赤诚报国,英勇牺牲。”

中共南三化工委旧址

爱国主义教育重温艰难岁月

走进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北沙村沉村革命老区,一栋青砖灰瓦的岭南传统建筑里,有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中国。 这是解放时期中共南海组织的秘密。 根据。

经过乡村振兴改造,中共南三化工委旧址全新对外开放。 今年,参加地下工作的老同志陶少侠再次回到旧址探望。 她回忆起自己曾经在这里印过传单,看到油印机,让她想起了那些艰难的革命岁月。

张颜山故居_谭平山故居_谭本仁谭平图片

早在1945年,中共广州市工委就派党员沉少刚在宇文沉公书学校创办沉村小学,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 1946年2月,中共广州市工委派特派员杜鲁到南海恢复中共组织; 1949年5月,成立中共南三化工作委员会,领导南海、三水、滑县部分地区的党组织。 直到1949年12月,中共南三化工作委员会完成了历史使命。

1993年,沉村村民集资在旧址重建展览馆。 如今,它已成为党员干部群众回顾革命历史、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 是佛山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陈铁军故居

以死为家的精神激励着后人

在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街道东瑞路岭南天地东华轩,有一栋三间两进的清代民居。 这里是佛山著名革命烈士陈铁军的故居。 陈铁军1904年出生在这里,直到1922年才离家到广州求学。 从事革命工作后,她曾带领地下党在这里召开工作会议。 目前,陈铁军故居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佛山市党员教育基地。

作为佛山女儿,陈铁军的革命事迹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佛山人。 走访中,记者注意到,不时有家长带着孩子参观陈铁军故居,近距离了解陈铁军的成长轨迹。 一位家长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带孩子来参观的地方,让他们学会感恩烈士的牺牲。”

历史状况:

涌现出一大批先锋人物

为广州革命加油

“在佛山,红色革命最大的特点就是大批历史人物从这里‘走出去’,在广东乃至全国影响巨大。” 中共佛山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张群说,比如我们熟知的“三谭”,就是建国时期最早一批党员。中国共产党。 他们是中国共产党广东组织的创始人、领导者和参与者。 他们还包括东北抗战领袖罗邓贤、早期工人运动领袖邓培、早期妇女运动领袖欧梦珏等,都是中国革命的先驱人物。 此外,《刑场上的婚礼》和《狱车上的婚礼》的两位女主角陈铁军和吴仲文都有着家喻户晓的故事,她们的精神也激励着后人。

张群说,佛山由于靠近广州,也处于当地革命活动的最前沿。 1921年,当时的佛山镇成立了工人俱乐部,是当时全省最早的工人组织之一; 1923年,顺德成立大良农民同盟、南浦农民同盟,是全省最早的一批农民武装。

“革命战争年代,如果说广州是熊熊烈火,那么佛山就是添油加醋、培育革命火种的地方,是广州革命活动的源头和依托。” 张群总结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 : 谭平山故居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